時間: 2022-09-21 10:24
來源: 《CE碳科技》
作者: 徐一雯
2022年8月6日,“面向2035環衛高質量發展高端技術論壇”在廈門召開。論壇現場,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發表了《環衛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短板》主題發言。
他從“以人為本”、“公廁規劃”、“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垃圾焚燒碳減排”以及“服務收費”五個方面展開,深入分析了環衛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短板。
2022年8月6日,由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城院(北京)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面向2035環衛高質量發展高端技術論壇”在廈門召開。
論壇現場,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發表了《環衛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短板》主題發言。
他從“以人為本”、“公廁規劃”、“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垃圾焚燒碳減排”以及“服務收費”五個方面展開,深入分析了環衛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短板。
徐海云
以人為本,提高環衛工人工資待遇
城市環境衛生行業雖然目前沒有被列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際上具有基本公共服務的特征。
目前,我國環衛人員與服務人口的配置比例為30-40人/萬人服務人口。按照14億人口估算,需要520萬人,還不包括廢品收集、利用人員,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發達國家環衛人員與服務人口的配置比例為12-18人/萬人服務人口(包含廢品收集利用人員)。
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環衛人員配置是發達國家的1.5倍,而我國環衛人員收入僅是發達國家的1/10甚至是1/20。
徐海云總工呼吁,環衛行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環衛工人的狀況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關愛環衛工人,提高基層環衛工人的工資待遇,才能推動環衛行業的發展。
公共廁所如何規劃
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志,改善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和環境狀況。
根據現行行業標準《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居住用地公共廁所設置密度宜為3-5座/平方公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設施用地設置密度宜為4-11座/平方公里;交通設施用地、綠地設置密度宜為5-6座/平房公里;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公用設施用地設置密度為1-2座/平方公里。
2020年,我國公共廁所配置數量為每萬人3.07座,單位建成區面積2.7座/平方公里。上述數據均包含附屬式公共廁所,若不考慮附屬式公廁,我國公廁配置則很難達到標準要求。
2001-2020年我國公共廁所數量
而發達國家特別是以歐洲為代表,中心城市公廁配置數量為每萬人1-2座,單位面積公廁數量多低于1座,配置數量低于我國提出的標準要求。
徐海云總工表示:國內標準要求較高,源于最初北京制定相關標準時,很多平房區居民家里沒有獨立廁所,所以公廁的需求量大,配置數量高。
印度目前的情景也與之類似,2022年7月28日在《環球時報》發布的一篇文章,報道稱“直到2013年,近一半的印度人仍然露天上廁所。由于缺乏化糞池、水和清潔用品,病原體迅速蔓延并導致嚴重疾病。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發動的’清潔印度運動’修建了約1億個公廁”。
現在我國已經度過了與印度類似的發展階段,要向發達國家學習,隨著家庭廁所配置的完備,逐步降低公共廁所的配置數量要求。
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處理如何實現
關于如何實現城鄉一體化,目前國內有許多不同的觀點,還未形成共識。
一種觀點認為農村垃圾應該小規模分散處理。徐海云總工認為,農村垃圾中能夠資源化利用的部分可以就地利用,而不能資源化的部分難以就地處理?,F階段國內建設了數以萬計的小焚燒爐,但無論是熱解技術還是氣化工藝,實踐證明還存在許多問題,未形成成熟、可推廣的經驗,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農村垃圾處理應該“回到過去”,實現“零廢棄”。徐海云總工表示,這只是美好的愿景,我國目前處于經濟發展中的“消費升級階段”,衣食住行相關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回到過去”是枉然,即使在偏遠的地區也要享受現代生活,享受現代生活就必須要將產生的垃圾現代化處理。
那么,偏遠地區的農村垃圾究竟要怎么處理?徐海云總工提出,需要改變現有的垃圾收運體系,用打包暫存代替轉運。偏遠地區垃圾收運成本很高,參考中國臺灣、歐洲的一些地區的經驗,不需要新建就地處理設施,而是在鄉、鎮地區把垃圾打包暫存,一段時間后統一運輸,在縣(市)級層面集中處理。再聯系到現在的熱點問題“雙碳”,垃圾集中處理可以使得熱能有效回收利用,而小型焚燒爐難以實現熱能回收利用,這也和時代的發展相背離。因此,“用打包代替暫存”的做法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