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2-12-06 14:59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王馨整理
二十大的召開,拉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帷幕,如何建成中國式現代化同樣成為環境產業關注的重點。
“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路徑。每一個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落地路徑不同,具體到環境產業更強調產業化?!?1月9月,“2022(第十四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E20研究院院長、北大環境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傅濤分享了行業關心的話題——如何用產品化讓高質量落地。
傅濤
二十大的召開,拉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帷幕,如何建成中國式現代化同樣成為環境產業關注的重點。從建國百年到全面現代化,在建成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環境產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如何各司其職?都成為我們討論的出發點。
傅濤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有四個重點值得環境產業關注:
一是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及的,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下的公共服務;
二是“兩個毫不動搖”下的環境產業分化與組合,涉及不同產業性質環境企業的分化與合作;
三是系統施治下的產業協同。系統思路無處不在,是黨二十大報告中六個堅持的核心,應該思考對環境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合作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四是綠色低碳循環下的產業延伸。綠色低碳循環的要求不僅在改變環境產業,也在對我們的城市和人們的生活帶來改變。環境產業自末端治理起步,在綠色低碳循環的背景下,面臨著挑戰更是機遇。
在產業化路徑中落實“高質量”
“高質量”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路徑。每一個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落地路徑不同,具體到環境產業更強調產業化。
在一些行業中,發展起點即完成了產業化,如汽車、手機、家電行業。相比之下,環境產業是從建設行業分化出來的,在發展的前二十年,一直在進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速度在當今世界絕無僅有,同時也不得不面對較為嚴重的產業化短板。
2002年11月,E20環境平臺主辦的第一屆產業論壇開幕,到今年正好二十年。E20論壇本質上都是產業論壇,上海熱點論壇是技術與產業的交匯。
一直以來,E20環境平臺有兩個使命,所有的論壇議題和工作都是圍繞這兩個使命展開的:即推動環境產業的市場化和產業化。
市場化最為突出的特點體現為公平競爭,目前在行業中,市場化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這個過程中E20也一直在積極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然而目前環境產業的產業化水平還遠遠不夠,傅濤指出,“市場化高度發達、產業化非常弱小的行業實際上非??蓱z,這樣的行業一定是內卷的,內容也會越做越薄,產業也注定無法實現集中發展?!?/p>
高質量不等于高品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三條路徑
在環境產業發展的過去二十年中,ABCD四個方陣企業(投資運營商、屬地性公司、技術公司、設備公司)AB方陣始終是引領規?;l展的龍頭。而在如今的后規?;母哔|量發展時代,CD方陣技術、裝備企業正在逐漸成為行業主流。
很多人將高品質當做高質量,實際上,高品質僅僅只能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方面?!耙驗槲覀儾皇黔h境產業的發明者,也從來沒有制定過規則,高品質路徑是按照以前的領跑者規劃的道路進行的”,傅濤指出,曾經的環境產業就是在這樣的思路下發展起來的,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相比之下更便宜、更耐用的路,拼得是性價比。
在傅濤看來,實現高質量發展有三條路徑:
第一是增品種,研究新客戶場景。中國的工業品類最全,增加的空間很小,但是同樣一個產品,因為不同的客戶場景可以成為不同的產品品類。因此,增品種就是要不斷研究新客戶場景,要用軟件定義硬件,尋找突破口;
第二就是前面提到的提品質,高性價比,這是核心,不是全部;
第三是創品牌,創造新的價值認知。品牌的創立是在用戶心中創立一個豐碑,讓用戶熱衷。
這三點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都體現出一個“品”字,如果技術和裝備沒有形成產品,就無法達到一致的質量標準。如手機產品,同型號的手機99.9%質量是一致的,區別在于軟件。相比之下工程建設雖然也有標準,但質量仍難以得到保證。
傅濤指出,高質量的核心,不只是在原來的軌道上做得更好、更便宜,在這個方向上,我們行業做得夠多了,發展空間有限,未來應該把主要精力向產品化去延伸,在增品種,做品牌上下功夫。
產品化進程嚴重滯后,需警惕兩大陷阱
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企業容易掉入兩個陷阱:一是中等收入陷阱。目前工程公司基本保持在每年五千萬到一億的收入,一千萬左右的利潤。
第二是低估值陷阱。大量的技術型公司興起后,即使接通了資本市場,在資本市場的估值較低。大部分環境產業技術型公司在二十億左右,個別在十幾億。
實際上,這兩種陷阱的本質原因是一致的,就因為絕大部分企業產業化程度太低,始終一直停留在做工程和項目上。
工程項目重視營銷,請客吃飯成為必然,疫情原因影響下,少了很多見面的機會,客戶可能因此流失,讓收入利潤雪上加霜。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越是在疫情中,中國的貿易順差越大,中歐班列繁忙火熱。中歐班列運送的都是產品,是標準化的產物,標準邊界清晰。產品化的本質源于工程建設,環境產業的服務、技術和裝備都可以實現產品化,不需要與客戶見面也能銷售出去。
產業化的三個特點
究竟怎樣才能做到產業化?傅濤指出,產品化體現了生產的連續化、過程的集約化、 產品的標準化三個基本特點:
1、生產連續化。工程化的生產過程,中標一個訂單就要“白加黑、五加二”的加班,沒訂單期間就無事可做,生產、考核都無法連續,成本也就無法分攤。而產品化保持了生產的連續性,甚至可以實現預付款。
編輯: 趙凡
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