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1-29 10:22
來源:
作者: 薛濤
前言:三年來忙于分析批評PPP、考試和寫書,竟沒有在管理角度再寫過一篇文章,有了集大成的書(具體想了解請點擊: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一份環保PPP的掃雷求生指南),PPP的文章也就懶得寫了,總得練練筆頭,就拿這一篇北大教授的管理學文章作引文當靶子吧。雖然在身為北大管理學教授的作者面前有班門弄斧的風險,但是反復思辨是讀書的最有效方法,反復雕琢花幾年在此方面應該也會有小成。
【引文】:為什么管理不能大于經營?沒業績少扯淡!
本篇引文《管理不能大于經營》提醒企業家避免走入常見的“為了管理而管理”的誤區,值得一讀,但如果僅僅按文中理解去簡單使用則容易導致矯枉過正,本文嘗試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完善。為方便閱讀,采用圖片方式分段將引文插入下文。
以下為【引文一】:
以下為薛濤評論:
總而言之,除了確實存在部分“單位”為管理而管理(體制內這種公司占比比體制外高),每個具有正常行為目的導向的公司其初衷都是為了績效而抓管理的。管理和經營本就是水乳交融的關系。本文以“二分思維”對立了兩者—雖然簡單明了引人思考,但如果全盤吸納而不反思,則容易忽略管理本身就十分復雜的特點,而又可能導致對本引文的運用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是因為企業陷入管理迷途的背景原因往往比本篇引文所述的要復雜得多。引文在避免“為了管理而管理”忽略經營現實的誤區上亮點很多,本文不再一一肯定,但引文的推導論證過程中一些概念和邏輯存在誤導的風險,值得一探究竟:
以下為【引文二】:
以下為薛濤評論:
1、 評管理觀一--管理只對績效負責:道理沒錯,但難點首先在于要回答績效如何確定的問題
績效要分多層結構,具象看財務,抽象則看核心能力,具象而言財務角度的績效當下生死看現金流,基礎看利潤,長期看資產,這種“績效結構塔”的內涵哪里是簡單一句話可以確定的?想要合理成體系的拆解構建就是靠企業家及管理團隊的戰略思維能力和管理技能去逐步完成,甚至還需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復過程。也就是說,想要確定績效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管理問題。因此,如果將引文直接理解為管理僅僅服從于績效,是一種簡單的“二分思維”,容易因為績效標準的確定的簡單粗暴而忽略企業必須的長期發展安排。
避免二分思維需要理解太極
1.1 就像把管理和績效(經營)二分一樣,功勞苦勞論也是簡單的二分思維,如以此思維去簡單執行則容易助長搶功短視之投機風氣。所以,也同樣不能簡單的只看功勞不看苦勞,關鍵是識別屬下苦勞的有效性以及造成苦勞效率高低的原因(個人能力和組織安排等),管理者應在個人(包括集體)功勞和苦勞背離的問題出現時,抓住機會深入分析思考,發現組織管理和個人自我管理方面的問題。
1.2 文中能力和態度的論述也是簡單的二分思維。深入分析“態度”的產生原理---個體態度是其個人判斷力和價值觀的合成:前者本就是能力的一部分,比如通過判斷所得到的其個人合理需求預期與個人實際能力匹配度;后者(價值觀)來自品德卻也可由公司文化和管理者能力的后天影響。好的態度促進能力的發揮,而有好的態度本身也來自能力的發揮。因此在組織內常見的是有能力的人恰恰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態度,這一點很像功勞苦勞之間的關系,解決方法也類似,需要管理者的高級管理技能之一的判斷力來識別造成這種二元分離的原因(這是所謂筆者曾行文的管理三yu決的“遇”的一部分工作,具體文章見下附),并以此解開癥結(即所謂“育”),而不是文中所述簡單取一。
——相關鏈接——
1.3 才干和品德的二分,類似能力和態度,重復的不再說了,更深入而言,相對少量的人在品德的根上的惡不可轉化(具有這個判斷力是必須的高級管理技能之一),這種人是才干越大危害越大,必須盡早請走為妙。引文中所提到對此加強關注的兩個時間點(招聘和提拔時)很有道理,不過在招聘時做判斷實際不易做到。
——相關鏈接——
需要補充強調的是,“二分思維“簡單把人定為善惡是有問題的,其實大部分人品德在相當大的彈性范圍內,是正負的某種灰度/占比,而達不到上段所說的惡的程度。善管理者所帶來的正氣、公平競爭和組織發展及合理結構所帶來的個人職業上升機會,都能促其德中“正”的部分大大提高占比(即所謂三yu決的“御”),善御(管理)者可使內外上下的人盡力以善的一面對自己和公司,且最終從長期發展看不負人負己,這本身就是一種管理者必修的一種能力。
以下為【引文三】:
以下為薛濤評論:
2、 評管理觀二—等邊分配法則:管理是一種分配這句說的很好,需要分類思維看應用
文中“管理是一種分配”這句說的特別好,這個在生態學中是個哲學高度的典型問題,叫“權衡”,感興趣的自行百度“生態學+權衡”來比照。所有的個體乃至公司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無論人生還是戰略制定本質上都是選擇(即放棄和平衡)問題。尤其我們往往重視的是實物類型的資源的有限性,而忽視管理者精力分配和企業文化取向的有限性。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