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1-16 09:22
來源:蘭州晚報
蘭州市西津坪垃圾場位于七里河區西果園鄉西津村,歷經5年,將其150畝深溝填平。它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不得不說說它的存在,徹底改變了西津村。
隨著2015年蘭州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目標的臨近,本報記者跟隨一袋垃圾走進西津坪垃圾場。這里是維持主城區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每天蘭州市主城區近70%的垃圾都掩埋于此。
垃圾車頻繁出入,工作人員甩臂指揮,拾荒者淘“金”摘“銀”……
拾荒者是資源分類的“主力軍”,推土機是填埋工作的唯一工具,黃土覆蓋是所謂無害化處理的唯一方式。
從無害化到原始填埋
西津坪垃圾場位于七里河區西果園鄉西津村,三面環山成V字形,南北走向,屬于天然荒溝,相鄰村落有西津村和周家山村等。2005年,蘭州市近郊四區擁有4座生活垃圾處理場,因不具備滲濾液處理、排氣導管、防滲層等環保設施而備受質疑。政府為扭轉這一尷尬局面,籌建西津坪垃圾場,實現垃圾場無害化處理。
近年來,垃圾產量不斷增長,僅西津坪垃圾場一天垃圾量相比2012年增長1000噸左右。
蘭州市執法局先后共投入760萬,對西津坪1.1公里的土路完成拓建,購置設備垃圾自卸車、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等,用于征地、辦公用房、維修車間等,還包括土建工程花費200萬元,前期土地賠償費、設計費等花費57萬元。
根據《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中要求填埋場場底基礎處理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l7)的要求,填埋場底部應鋪設滲濾液收集系統,獨立的洪雨水及地下水導排系統等基礎建設,對于西津坪垃圾場基礎設施的投資,記者未找到明細說明。
2013年,由于沒有護坡設施,西津坪垃圾場突發滑坡,因為沒有滲濾液收集系統,滲濾液直排黃河等問題相繼出現。
垃圾場超負荷運行
近日記者來到西津坪垃圾場,現場看到一位身著黃馬甲的工作人員在垃圾堆上揮舞雙臂指揮,推土機將傾倒在空地上的垃圾鏟起,緩慢行至陡坡處將其倒入山溝。找不到任何專業的分類作業,無害化處理更是毫無跡象,只有幾十個拾荒者埋頭作業,將塑料、金屬、廢紙分堆裝筐。
垃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白天的工作相對輕松,主城區70%的垃圾到了晚上才會紛至沓來,自從城關區將垃圾傾倒在此后,工作量成倍增長。推土機司機每天至少工作12個小時,全年無休假。10名員工,其中6名臨時工,就去年而言,臨時工已經換了兩撥人。他說,最害怕聽見的就是,哪位工人在月底說,下月不干了。“現在垃圾場的工作量實在太大,工資又低,工人們吃不消。”
西津坪垃圾場總占地400畝,現在填埋垃圾量已超過100畝。據西津坪工作人員的不完全統計,每天七里河區環衛垃圾傾倒數量600噸,大型企業、學校300多噸,建筑垃圾100噸左右;城關區的環衛垃圾與社會垃圾共計3000噸左右,另外雁灘環衛所與九州環衛所共傾倒1000噸垃圾,西津坪垃圾場每天將吸納來自社會各地的5000噸垃圾。原定使用年限為30年,現在使用了5年,而每天所承擔的垃圾量是規劃時的5倍之多。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