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21 09:4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冰冰
“撲面而來的疫情,給中國和世界帶來許多變化,加劇了百年未有之變局。新時代的特征對2020年后的固廢產業,影響猶大?!?2月17日,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兩山經濟》作者傅濤在2020(第十四屆)固廢戰略論壇上闡述了固廢產業的“雙百跨越”。
傅濤
以下為其發言整理。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很多企業都開始著手制定公司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樣巨大的不確定性下,去判斷未來三到五年的確定性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但越是面臨短期的不確定性,越需要思考長期的確定性。
面對微觀層面的不確定性與大格局下的確定性,十四五規劃如何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2021年是建黨100年,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功之年,脫貧是其中一個代表。面對未來建國100年的2049年,我們正在走向全面現代化。生態文明新時代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雙百跨越”的核心主題。
新時代的確定性特征
以人民為中心。政治決定經濟,政治上的很多出發點會影響到產業的發展??偫韴蟾娉霈F頻率較高的兩個詞是創新和改革,而習總書記的發言中幾乎第一個詞講到的都是人民?!叭嗣瘛辈皇且粋€新詞,“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標語幾乎掛在所有政府部門的牌子上。十九大以后為什么如此強調人民?這里面包含幾層含義:多數人的利益,多數人的感知成為黨一切工作的判斷標準,對行業影響很大。共產黨是全民黨,是代表多數人利益的黨,不是一部分人的黨。人民滿不滿意,人民高不高興、人民支不支持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判斷標準。很多事情的推進都要考慮人民的感知-----人民對環保是非專業的,我們要考慮非專業社會對產業的影響。
奔小康。以前的發展僅僅是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物質需求滿足以后,有了新的追求,那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新追求注重感知,是超出物質需求之外的精神追求。2021年以后的“雙百跨越”中面對的是更加抽象的、感知性的追求,這種追求會改變固廢的處理方式,將不僅僅是通過無害化方式處理垃圾。
一盤棋。每個城市的發展定位不一樣,內蒙古自治區是生態屏障,福建省是海峽兩岸的窗口,鄭州是黃河流域重要的中樞,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是一帶一路的橋頭堡等等,每個城市的定位都立足于總體布局之下。過去每個城市是在自己的算盤上制定產業規劃和路徑。習總書記上任以后,進行了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布局?,F在是全球一盤棋,全國一盤棋,地方不可能脫離整體環境獨立存在。
奇點效應。當前,資金、人才、項目、技術的價值流轉速度都在加快。今年習總書記剛剛考察完湖州,湖州就制定了千億人才引進計劃,來吸引全國各地的人才。如果你不是一個價值的奇點,這些資源就會如“虹吸效應”一樣被吸走。比如,交通便利之下,北京更多地吸引了來自天津、河北的人才。
高質量增長。目前,粗放型增長模式即將終結,原來我們的需求處于供不應求的時代,物品只要生產出來,有競爭力,就一定會有市場?,F在滿足基本需求以后也要滿足更高水平的精神需求:高質量增長。同樣的LV包,和普通的人造革包功能是一樣的,但它們的價值可能差距很多倍,區別就在于LV包滿足的是人們的精神需求。因此,高質量是基礎公共服務的升級方向。
中國與世界。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在發生變化,從跟跑到并跑?,F在我們開始自己看路了,因為國內的固體廢棄物特點、城市化特征都與國際不一樣,我們的生存環境不一樣了,很多事情對標不了國外了,因此我們需要堅定“四個自信”。
一分為三。所有的調控都在強化,隨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現在仿佛回到了調控時代。一分為二看問題的兩面性很容易,一分為三就是找到問題的對立統一點。宏觀調控越強化,微觀的市場機制放得越開。一分為三就是找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共通點。
環境產業的三層定位
E20環境平臺從2004年籌備、2005年創辦中國固廢網,已經有15年的時間了。固廢戰略論壇目前已經舉辦14屆,見證了固廢產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的過程。如今已經發展成千人論壇,影響力已經超過或者齊平水業戰略論壇了。
回到固廢產業,從未來發展的確定性中描述未來,中國固廢產業未來會往哪個方向走,我有三個層次不同的理解。
最早固廢產業處于基礎設施建設階段?;A設施建設以規模為標尺,以資本為驅動。中國城市化速度太快了,每年大約有1400萬人口進入城市,因為基礎設施缺乏,沒有處理垃圾的設施,前十年一直在大量建設基礎設施,無論是融資、施工、EPC還是運營,都是處于建設環節。固廢行業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跨越,現在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現了建設領域龍頭。十大影響力企業中的百分之八九十是因為建設的功勞大,才成為行業領跑企業。
當建設發展到一定時期以后,行業進入第二階段:基礎公共服務階段。建設不是目的,為社會提供基礎公共服務才是目的。需要把各種廢物從有害變成無害,從大量變成減量,從不穩定變成穩定,實現環境效果?;A公共服務階段是政府付費,遵循的原則就是誰污染誰付費,誰的責任誰付費。老百姓產生垃圾,不可能直接付費,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或者通過定向收費,來滿足無害化的需求。
固廢行業現在正在邁入第三階段:環境價值服務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讓人民遇見美好。
過去的十五年,固廢產業完成第一次跨越,事實上只是第一和第二層次的輝煌。
2020年必定成為分水嶺。面向十四五,固廢產業將如何再定位?如何迎接新的跨越?我們面臨三大壓力:垃圾焚燒的退補、垃圾分類的深化、“無廢城市”的試點。
新跨越起點上的挑戰
未來“十四五”,我國的固廢產業到底往哪個方向走,怎么去應對它?在這個新起點上,行業面臨五大挑戰。
第一,政府支付能力的挑戰。目前政府的支付能力在下降,固廢收入中政府支付是源頭,焚燒退補就是政府支付能力下降的具體表現?,F在國家支付能力在萎縮,或者是有錢沒有支付意愿。那為什么現在的政府GDP比原來高,反而沒錢了?原因是現在財政的硬性支出太高了,而且政府財政收入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下滑,收入只能滿足基本的財政開銷。
第二,資本市場不確定性加強。原來環保是資本的寵兒,從2017年開始我國環保行業的PE值回到了正常水平,回到了二三十倍,雖然比新加坡、香港、美國高很多,但是資本市場的變化加大、周期變短了,與產業的資本沉淀性特征偏離。
第三,新興市場支付體系不能支持。當前新興市場的支付體系是不完備的,不足以支持市場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要推進付費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沒有商業模式的支撐是很難的。
第四,監管日益嚴格。前段時間“3.21”響水爆炸事故案進行了一審宣判,多人獲刑,最高刑期20年。環境處理設施并不會因為負責環境污染處理就可以免除環境責任,很多環境處理設施只是在轉移污染,并沒有做到真正消除污染,現在反而成了污染排放的主體。
第五,政策性國企的興起與資產回購。
感知產業的創新脈動
在上述新跨越起點的挑戰下,未來環境產業的脈搏會如何跳動?
服務業回歸
環境產業本質上不是建筑業,不是金融業,而是服務業。BOT眼看經營期過半了,目前面臨后BOT時代的資產處置。資產和服務的分離是一個大的趨勢,固廢服務的城投屬性在弱化。
環境資產屬于人民
如今,需要重新定義環境資產,資產是用來服務的,而不是炒作的。環境產業靠資產收益時代已過去,資產收益比重在下滑。公共服務領域的去“資本主義”趨勢增強,未來要靠服務賺錢,把資產要還給人民。
資產成為產業跑道劃分的核心標尺。各級政府代表人民持有非經營性資產,政策性國企受政府委托經營壟斷資源和命脈資源的資產,經營性國企從社會利益出發,經營社會性競爭性資產,社會企業從股東利益出發提供資產經營,技術企業從股東利益出發提供市場性技術性服務。
基礎公共服務碰到天花板了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我認為基礎公共服務碰到天花板了。雖然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三大攻堅戰之二,重中之重,但是重視和投資是兩回事,基礎公共服務的水平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可能再無限地提高。因為再提高,需要財政力量。提高公共服務,意味著提高政府責任。
進一步提高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留給市場,一個優秀的環保公司有50%的收入來自于政府支付,另外50%必須要挖掘價值,挖掘產品產生的社會價值和使用價值。
公共服務的代表就是排放標準。中國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世界上最高的排放標準。目前我國60%的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準,有10%的污水處理廠執行四類水體標準,有個別執行三類水體標準,比歐洲、美國都高。排放標準意味著無害化標準,汽車排放標準是定死的,并不是奔馳標準一定比奧拓高。但奔馳的車是美好生活的向往,奧拓車不是不美好,是基本的代步工具,它的排放標準是一樣的。排放標準代表的是基本公共服務,每一個行業不可能無限度提高排放標準。末端單元服務的PE回落是常態,末端環保是夕陽產業。
我認為,環境產業的估值跌落,某種程度上是基礎公共服務市場價值的跌落。中國采取的公共服務標準未來并不會越來越高,因為這牽扯到國家的總體支付能力。環境產業將開啟高質量的新時代,公共服務的特征是污染者付費,高質量的特征是受益者付費?;A公共服務的觸底,就是價值服務反彈的開啟。
從規?;骄毣?/span>
水務行業已經邁向精細化評選了,今年的固廢十大影響力評選還是以規?;癁楹诵牡脑u選,服務質量、服務標準、收入、利潤將成為未來判斷固廢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在粗放增長的基礎建設時代,毫無疑問,規模、資本是最根本的標尺,沒有規模根本支撐不住一片天地。到現在,行業從規?;鸩阶呦蚓毣?,激活和優化存量成為主要價值點,需要科技創新和智慧化。邊界清晰的單元服務疊加戰略成為過去,企業需要在系統價值優化中尋找未來。未來系統聯動、系統優化會產生巨大的價值。我認為水務領域系統優化之后,至少能降低百分之二三十的成本。固廢產業的鏈通性比水務產業更強,像觸角一樣,涉及到各個環節,優化的空間巨大。
人民的感知
如今,感知成為服務成效的核心要素,新時代的環境質量判斷標準,不以科學為唯一標尺了,還要以感知為標準。人民注定是非專業人士,他們生活在場景之中,企業需要注重這種場景,需重新審視環境治理項目的價值。悶頭在單元服務上賺錢不長久,要從單元設備,升級到創造價值的成套裝備。環境設施成為社會綜合體,需要承載社會化功能。從房子到家,房子只有功能,家是有溫度的,功能性比重下降,社會化服務屬性加強。水務行業計劃樹立一百個標桿,固廢領域也得有標桿企業,標桿廠應該承擔社會責任,這需要行業共同努力。
標桿效應強化
環境產業不能只追求達標,這是基礎公共服務的傳統思維,要追求更高的目標。做到優秀的專業功能基礎之上的社會功能升華,凝聚資源和社會能量的價值奇點,生產內外兼修的產品載體。
服務的產品化
產品化是高質量的載體,服務性產品必然走向品牌化,這是我的一個論斷?!半p百跨越”很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環保行業產品化的開啟。就像十幾年、二十年前各級單位都有招待所,幾乎一夜春風,出現了如家、漢庭。目前為止,環境設施的名稱只帶地名,沒有服務特征。
環保行業的產品化洗禮正在到來,等到2049年,環境產業有二三十個環境基礎設施是帶有品牌的,這個品牌不是光大,而是光大下面可能有五個品牌,比如叫光明、光謙,代表的是四星級、五星級的服務標準和水平。所有的廠不都是一樣的服務,處理標準不一樣,社會化功能也不一樣。之前因為用戶區分不了,所以統一標價、競標。如果酒店沒有服務標準,所有的酒店都應該是一樣的價格。有了標準,這個酒店的價格就會提高。
循環層級理論
沒有商業的動能,就無法實現資源化?!秲缮浇洕诽岢隽怂膫€價值理論,第五個價值理論是循環層級理論,傳統產業就是在挖生態的價值,我們不斷地挖礦、透支環境,把它的價值注入到產品中。環境沒有主人,所以我們損傷了環境。環境產業之所以產生,我們的任務就是把負值修正成正值。水處理達到一級A水就一定是資源嗎?不是,資源一定要到一定的勢能。我認為無害化是資源化的前提,資源化絕對不是僅僅做到和本底一樣。你做出的營養土一定不是資源,做出來賣幾千塊錢的肥料才是資源。就像金木水火土的循環,水必須要生成木,木才能變成火,水生木的環節就是吸收能源的過程。從無害化到資源化不能滿足于到零,必須要到價值的高端,才能真正實現循環。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內核破繭,共生迭變”,好比一個雞蛋,從外面打破就是破壞,從里面打破,就是再生,孕育新的生命。行業確實有壓力,但不能讓壓力把行業壓垮了。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